Posted on Leave a comment

智能燈光類型有哪些?

智能燈光有哪些類型 2

智能燈光 不同標準如何選?

E27、GU10、E14、筒燈和燈帶等不同類別要小心

你知道常用的燈泡類型有哪些標準嗎?

智能光源越來越受歡迎,上一篇教學我們講解了「智能燈光的功能和參數有哪些」,但當你自己去選擇購買不同品牌的智能燈泡等產品時,是不是都遇到很多不同的名詞,例如E27、E14、GU10等等不同的代號,究竟這些英文和數字代表了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解釋一下。

香港常見的智能燈泡/光源類型

  • E27
  • GU10
  • E14
  • B22
  • GU5.3
  • 氣氛燈
  • LED吸頂燈
  • 智能燈帶(智能燈帶也有很多不同類型,之後我們再詳細為大家講解)
Screenshot 2023 11 12 at 11.19.25 PM

燈泡類型的區別

  • 這些燈泡基本上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字母部分和數字部分。

    • 字母部分代表了燈座的類型,包括:

      • E:代表Edison Screw,也就是愛迪生螺旋燈座,這是一種常見的燈座類型。

      • GU:通常指代雙針燈座,這種燈座的兩個接點之間有一定的距離。

      • B:代表Bayonet Cap,也就是灣位式燈座,這種燈座需要將燈泡插入然後旋轉才能裝置。

    • 數字部分代表了燈座的直徑,以毫米為單位。例如,E27的27代表燈座直徑為27毫米,GU10的10代表燈座直徑為10毫米。

    以下是對這些常見燈泡類型的簡單解釋:

    • E27:這是一種愛迪生螺旋燈座,直徑為27毫米。這種燈座在香港的家庭和商業照明中非常常見。

    • GU10:這種燈座擁有10毫米之間的雙針,常見於射燈或者壁燈等。這也是最常見在智能射燈會用到的220V類型。

    • E14:這是一種較小的愛迪生螺旋燈座,直徑為14毫米,常見於台燈或者吊燈等。

    • B22:這是一種灣位式燈座,直徑為22毫米。雖然在香港不如E27和E14那麼常見,但在一些特定的燈具中仍然可以看到。

    • GU5.3:這兩種都是雙針燈座,常見於一些特定的燈具,如射燈、筒燈或者壁燈等。但GU5.3的燈泡通常都是低電壓類型,即需要有變壓器驅動。

其他類型的區別

智能氣氛燈

智能氣氛燈主要用於創造各種燈光效果,以增強房間的氛圍。這些燈具通常可以更改顏色、亮度和閃爍模式,並可以透過智能家居系統(例如手機應用程式或語音助手)進行遙控。智能氣氛燈的應用場景非常廣泛,可以在家庭、辦公室、餐廳、酒吧等地方創造出舒適、浪漫或熱烈的氛圍。通常這些智能燈光都是可以隨意移動甚至內置有電池的類型。

LED吸頂燈

LED吸頂燈是一種安裝在天花板上的燈具,主要用於提供房間的主要照明。這些燈具通常具有高亮度和長使用壽命的特點,並且節能效果良好。當它們成為智能LED吸頂燈時,就可以透過智能家居系統進行遙控,例如調整亮度、色溫,甚至更改燈光顏色。而通常LED吸頂燈都是不能隨意更換內在的燈帶或燈珠的。因此

智能燈帶

智能燈帶是一種長條形的LED燈具,可以彎曲並貼在各種表面上,如家具、牆壁或天花板。這些燈帶可以產生各種顏色的燈光,並且可以透過智能家居系統進行遙控,例如創造動態的燈光效果,或與音樂同步。智能燈帶非常適合於裝飾照明,可以用於家庭、酒吧、劇院等場所。智能燈帶的發光模式也有很多,有黃白光變色、RGB、RGBW、RGBWW和RGB Gradiant。之後我們將在未來的文章專門分享智能燈帶的知識,令大家揀選時有基本概念。

智能家居與燈具的應用

智能家居技術已在各種燈具中得到廣泛應用,包括各種類型的燈泡、氣氛燈、LED吸頂燈以及燈帶等。以下是一些具體的應用範例:

主要照明

  • 智能燈泡(例如E27、E14等):智能燈泡可以替代傳統的燈泡,並允許用戶通過智能裝置遙控開關、調整亮度和色溫。這些燈泡可以被安裝在各種燈具中,如吊燈、地燈、桌燈等。

  • 智能LED吸頂燈:這種燈具一般提供房間的主要照明。用戶可以通過智能裝置遙控開關,調整亮度和色溫,甚至更改燈光顏色。

氣氛燈光

  • 智能氣氛燈:這種燈具可以產生各種顏色的燈光,以創造不同的氛圍。用戶可以通過智能裝置遙控開關,調整亮度和顏色,甚至設定動態燈光效果。

  • 智能燈帶:智能燈帶可用於裝飾照明,可以貼在牆壁、天花板或家具上。用戶可以通過智能裝置遙控開關,調整亮度和顏色,創造動態燈光效果,或與音樂同步。

智能家居的其他應用

除了燈具,智能家居技術還可用於許多其他裝置,如智能插座、智能門鎖、智能空調和加熱系統、智能冰箱、智能電視等。用戶可以通過智能裝置遙控這些裝置,並根據需要設定自動化的工作流程,例如在特定時間自動開燈、關燈、調節溫度等。

智能家居的目標是通過自動化和遙控,來提高生活的便利性、舒適性和效率。

Posted on Leave a comment

智能燈光有哪些功能?

智能燈光可以做什麼? 3

智能燈光 究竟有什麼不同功能

規劃得好,令你家居氣氛更上一層樓。

什麼是智能燈光?

智能燈光,也被稱為連網燈光或智慧燈泡,是一種可以通過Zigbee、Z-Wave、WiFi、藍牙等不同制式(點擊瀏覽智能家居不同無線制式)接入網路的燈光設備。這些燈光與傳統的燈泡相比,具有更多的功能和優勢。它們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應用程序、語音助手,甚至是自動化系統及平台(點擊瀏覽什麼智能平台適合你)進行控制,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

智能燈光有什麼功能?

智能燈光的功能多種多樣,以下列出一些主要的功能:

  • 遠程控制:這是智能燈光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功能。通過連接網路,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智能手機應用程序來控制你的燈光。無論你是在家中的另一個房間,還是在外出時,都能隨時調節你的燈光。

  • 定時與排程:這個功能讓你可以設定燈光在特定的時間自動開啟或關閉,這對於節省能源和創建舒適的居住環境特別有用。例如,你可以讓燈光在夜晚時自動開啟,這樣你就能在回家後看到光明的家。

  • 語音控制:智能燈光可以與Apple Homekit、Amazon Alexa、Google Home等語音助手進行整合,讓你可以用語音命令控制燈光。與語音助手的集成使得控制燈光變得更加便捷。你只需要說出你的命令,例如,“Alexa,打開客廳燈” 或者 “喂,Siri,5分鐘後熄睡房燈“ 就能立即實現。

  • 光線調節:許多智能燈泡允許你調節光線的亮度、色溫甚至是顏色,讓光線更符合你的心情或活動。這項功能讓你可以依照需要調節燈光的亮度和色溫。無論你是想要放鬆的柔和燈光,還是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明亮燈光,都能輕易實現。屋內不需要像以前用黃燈及白燈去組合出暖光的色彩。

  • 節能:智能燈泡通常使用LED技術,比傳統的燈泡更為節能。它們雖然在購買時可能稍微昂貴一些,但在長期使用中,會因為更低的能源消耗和更長的壽命而節省大量的錢。

  • 情景模式:你可以創建特定的燈光模式,以符合不同的活動或情景,例如看電影、讀書或派對。

什麼是Lumen、Lux?

Lux 是光照強度的單位,它衡量的是在特定表面上的光的照度。1 Lux 等於 1流明(Lumen)/平方米。

燈光產品Lumen與 Lux

燈光產品通常會標注流明數(Lumen),這是一個衡量燈光產品所能產生光源的總量的單位。而 Lux 則是衡量在特定表面(例如書桌或牆壁)上照射的光量,這便涉及到燈光產品的布局和安裝位置。

例如,一個 800 流明的燈泡可能在一個小房間裡提供足夠的照度(例如 300 Lux),但在一個大房間裡可能只能提供較低的照度(例如 100 Lux)。

不同環境需要的 Lux

對於光亮度的需求,會隨著環境和活動的不同而變化,過重中需要撘配多個不同燈泡去調整最高亮度。以下是一些房間和活動對照度需求的大致指南:

  • 休息室/客廳:在這些用於休息和娛樂的空間中,照度範圍可能在 100-150 Lux。
  • 睡房:睡房所需的Lux通常落在60-100。
  • 廚房:由於需要做飯和清潔,廚房需要更高的照度,通常為 300-500 Lux。
  • 辦公室/書房:進行閱讀、寫作或其他視覺集中的工作時,可能需要高達 500 Lux 的光線。
  • 浴室:一般推薦的照度約為 75-100 Lux。在鏡子或洗臉台附近可能需要更高的照度,約 300-500 Lux。

請注意,以上的數字僅為一般指南,實際需要可能因個人喜好和特定活動而異。但在智能家居的使用中,其實可以先盡量以最光的需求去選擇光源的數量及最高亮度,因為之後其實可以通過智能調節,去降低回亮度,但最高亮度是不能透過調節獲取的,這也是其中一個智能燈光更加靈活的好處。

什麼是色溫?

色溫是描述光源色彩的一種方式,單位為 Kelvin(K)。低色溫(如 2000K-3000K)的光源會產生較熱、黃的色調,通常被描述為”暖光”;高色溫(如 5000K-6500K)的光源產生較冷、藍的色調,通常被描述為”冷光”。中性一點的色溫通常落左4000K左右。

在一天之中,太陽的色溫會變化。早晨的曙光通常有較低的色溫,產生暖黃色的光。到了中午,太陽的色溫升高,產生較冷、白的光。傍晚時,太陽的色溫再次降低,產生暖色的夕陽。

色溫對人的心理和生理狀態有影響。暖色光(低色溫)被認為可以創造一種舒適、放鬆的氣氛,適合在晚上使用。而冷色光(高色溫)則可以提高警覺性和專注力,適合在白天工作時使用。研究也發現,夜間接觸高色溫的光可能會干擾睡眠。

智能燈光的一個重要優點是,它們可以讓你根據需要和時間調整色溫,從而創造出最適合的照明環境。

color temp

智能燈光與智能家居:靈活調節亮度、色溫和顏色

智能燈光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方式,讓我們能夠根據不同的時間和場景來調節照明。透過與智能家居平台的整合,這些燈光可以自動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調節,提供最適合的照明效果。

靈活調節亮度(Lumen)

智能燈光允許我們調節光線的亮度,從柔和的氛圍燈光到明亮的照明,都可以輕鬆實現。這意味著在不同的時間(例如日出或日落時)或不同的活動(例如看電影或閱讀)時,燈光的亮度可以自動調節以達到最佳的照明效果。

調節色溫

除了亮度,智能燈光還可以調節色溫,從暖色調到冷色調,以符合用戶的需求。例如,在日間工作時,可以選擇更接近自然光的冷色調,以提高專注力;而在晚上放鬆時,則可以選擇暖色調,以創造舒適的氛圍。

調節顏色

有些智能燈光還可以調節不同的顏色,讓我們能夠創造出各種不同的氛圍和情景。從熱烈的紅色到冷靜的藍色,都可以根據我們的喜好來設定。

整合智能家居平台

透過與智能家居平台的整合,我們可以設定自動化的照明情景。例如,當我們到家時,燈光可以自動打開;或者在我們睡覺時,燈光可以逐漸變暗。這樣不僅方便,而且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一份智能化的體驗。

使用手機應用或語音助手調節

最後,透過手機應用或語音助手,我們可以輕易地控制燈光的亮度、色溫和顏色。無論是在床上,還是在家中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輕鬆調節燈光來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總結

智能燈光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式來調節我們的照明需求。透過靈活調節亮度、色溫和顏色,並與智能家居平台的自動化功能相結合,我們可以創造出完全符合我們需求的照明環境。無論是自動調節,還是手動微調,智能燈光都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大的便利和舒適。

Posted on Leave a comment

4個購買人體動作感應器前需注意的事情!

4 important things when using smart home motion sensor

動作感應器 四個你需要留意的地方

不要買錯了!

人體動作感應器是什麼?

在追求智能化、自動化的現代家居環境中,人體動作感應器無疑是一個關鍵的組件。這類感應器常常被用來監測空間內是否有人,並根據偵測到的人體動作來觸發各種自動化操作,如開關燈光、調整窗簾,或者控制其他家用電器的運作。

然而,儘管人體動作感應器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但它們的運作原理、使用限制、感應距離和靈敏度等方面的信息,往往並未在產品說明中詳細解釋。為了讓您能更深入地理解這類產品,並避免在購買後出現與預期不符的情況,我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詳細解說:

  1. 運作方式: 究竟這些感應器是如何偵測人體動作的?它們又是如何將偵測到的動作轉化為自動化指令的?

  2. 使用限制: 儘管看似萬能,但動作感應器其實存在哪些使用上的限制和挑戰?例如,它們是否能穿透玻璃或其他物質來偵測動作?

  3. 感應距離: 這些感應器的有效範圍有多大?又應如何根據空間大小和佈局來選擇和配置感應器?

  4. 靈敏度: 人體動作感應器的靈敏度如何?它們能否準確地捕捉到微小的動作,又會否因過於靈敏而導致誤觸?

通過對以上四個方面的深入了解,您將能更全面地把握人體動作感應器的使用,並能夠根據實際需求和情況,選擇和使用最適合您的產品。

運作方式

在價格範圍為HK$100至HK$400的市面上的動作感應器中,絕大部分都選擇使用被動紅外線(Passive Infrared,簡稱PIR)技術。這種技術的運作原理,是基於對周圍環境中紅外線變化的持續監測。

當人體或其他生物進入感應器的探測範圍時,生物體的體溫會引起紅外線波段的變化。這種變化會被PIR動作感應器捕捉到,並作為識別空間內是否有動作的重要依據。換句話說,PIR動作感應器的主要判斷標準就是在一段時間內,紅外線波段是否有變化。如果有,感應器就會判斷該區域有動作;如果沒有,則認為該區域無動作。

這種基於紅外線變化的動作感應技術,不僅準確度高,且能有效地應對各種生活和工作環境。然而,作為消費者,我們在選擇和使用這種感應器時,仍需要對其工作原理和可能的限制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實現智能家居的自動化需求。

使用限制

理解了PIR動作感應器的運作原理後,我們可以更深入地探討其在使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限制。

首先,PIR動作感應器需要有清晰的視野來探測所在區域。換句話說,如果有任何物體遮擋,感應器將無法正常運作。這也意味著,儘管玻璃是透明的,但如果感應器被放置在玻璃櫃內,它仍無法偵測到玻璃外的動作。原因是,儘管玻璃對我們的眼睛來說是透明的,但對於人體發出的紅外線,它卻是不透明的。(題外話:如果你找智能家居服務,想知道對方是否專業,不妨可以問下這個問題,哈哈!)

其次,當您靜止不動時,感應器可能無法識別到您的存在。這是因為,PIR感應器主要偵測的是紅外線的變化,而非紅外線的絕對強度。換句話說,如果您在感應器的視野內保持靜止,它將認為當前環境中沒有動作。因此,如果您設定了感應器偵測到動作就開燈,而無動作則關燈,很可能在您靜坐觀看電影的時候,燈就會突然熄滅。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通常需要透過調整自動化設定的邏輯,或者更換至其他類型的感應器。在將來的文章中,我們將有機會進一步探討這些解決策略。

總之,瞭解PIR動作感應器的使用限制,將有助於我們更有效地利用這種技術,並為智能家居的自動化需求提供更強大的支援。

探測距離

在選購動作感應器時,理解探測距離的實際意義以及如何影響感應器的效能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大部分的產品都會在規格中明確列出其探測距離,但我們需要謹慎對待這些數據,因為實際效能可能會因品牌和產品質量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在一般情況下,隨著探測距離的增加,感應器的探測靈敏度可能會有所降低。這是因為紅外線的傳播和感應器的設計都可能導致距離過遠時信號的衰減。因此,在選購動作感應器時,我們需要根據實際需求和環境條件來適當地調整期望的探測距離。

根據實際經驗,市面上價格較低的動作感應器通常有3至5米的探測距離,而較高價格的外國品牌產品則能夠達到6至7米甚至更遠。然而,這些數字只能作為參考,因為實際效能還會受到安裝環境、使用條件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

在選購動作感應器時,理解其探測距離的實際意義並適當地打折,將有助於我們選擇適合自己需求的產品。

探測靈敏度

動作感應器的靈敏度確實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它決定了感應器能夠識別的動作細微程度。如果靈敏度不足,感應器可能無法捕捉到輕微的動作變化。反之,如果靈敏度過高,則可能導致感應器對無關動作的誤判。

對於價格較低的動作感應器,通常其靈敏度是固定的,並且無法進行調整。這種情況下,如果感應器的靈敏度不符合你的需求,你可能就無法對此進行改變。

然而,對於價格較高的品牌,他們的產品通常具有可調整靈敏度的功能。這種設計讓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微調感應器的靈敏度。例如,如果你需要感應器能夠識別坐在電腦前使用鍵盤或滑鼠的細微動作,那麼你可能就需要一個靈敏度較高的感應器。

總的來說,理解動作感應器的靈敏度並能夠根據需求進行調整,是選購此類產品時必須考慮的關鍵因素。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確保感應器能夠在實際使用中達到我們的期望。

如何選擇或購買?

在購買動作感應器之前,考慮到我們討論的四大注意事項可以幫助你做出最佳的選擇。以下是這些重要的考慮因素:

  1. 視野的清晰性:確保感應器有清晰的視野來探測所在區域,避免有任何物體遮擋。

  2. 靜止不動的情況:PIR感應器偵測的是紅外線的變化,而非紅外線的絕對強度,因此在靜止不動的情況下可能無法感應到。

  3. 探測距離:視品牌和產品質量的不同,探測距離可能會有所變化。選擇適合你的環境和需求的產品。

  4. 靈敏度調整:考慮是否需要靈敏度調整的功能。一些較高價格的產品會提供此功能。

在了解這些規格資訊之後,同時考慮你的安裝地點和角度,再決定你需要的數量。這樣,你將能夠最大化動作感應器的效用,同時控制你的預算。

無論你的需求如何,選擇動作感應器時都應仔細考慮上述的因素,這樣你才能確保購買到最適合你的產品。

Posted on

分別很大!留意智能家居無線制式!

smart home wireless protocol featured image

智能家居制式 大不同

選擇設備需先留意是什麼無線制式

為什麼重要?

當我們去網上搜尋不同智能家居設備時,往往只注意它們的功能及作用,但很多時忽略了本身它們所使用的無線制式。這樣就很大機會會影響到購買了的產品是否能兼容你的智能家居平台及系統,如果不能兼容或只能夠獨立運作,就會變成得物無所用,浪費了金錢。因此無線制式與你的智能家居平台選擇息息相關,因此,本文將會詳盡解說不能制式的優缺點及你需要留意的細節。

 

 

 

智能家居常用無線制式的種類

在智能家居系統中,設備之間的通訊通常依賴於特定的無線制式,這些制式包括Zigbee, Z-Wave, Bluetooth, Wi-Fi, Infrared(紅外線)以及RF(無線射頻)。下面將分別介紹這些無線制式。

Zigbee

Zigbee是一種專為低功耗和低數據速率的無線連接技術。它特別適合於需要長期電池壽命並且不需要高速連接的設備,如門窗感應器、溫度感應器等。同時Zigbee的組網方式也是網狀(Mesh Network)形態,每一個接通市電的zigbee設備都可以是網絡中的路由點,擔當訊號再轉發的用途。通時zigbee所使用的頻段是2.4Ghz,因此只要智能家居平台控制器可以支援就沒有地區限制。

Z-Wave

Z-Wave是一種專為家庭自動化設計的無線通訊協定,使用的頻率範圍會根據地區而有所不同。在香港,Z-Wave使用918.8 MHz的頻率;在歐洲,Z-Wave使用868.4 MHz的頻率;在美國,Z-Wave使用908.42 MHz的頻率。同樣地,Z-wave的組網方式也是網狀(Mesh Network)形態,每一個接通市電的Z-wave設備都可以是網絡中的路由點,擔當訊號再轉發的用途。唯一需要留意的就是設備所支援的地區頻率,例如在美國購買的就只能使用美國頻率的Z-wave Hub。同時不同地區如香港有自己的無線電法規,外國的設備理論上是不能在香港使用的。

Bluetooth

Bluetooth是一種短距離無線通訊技術,適合在家中的各種設備之間進行數據傳輸。它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在各種產品中,包括手機、耳機、鍵盤、滑鼠等。但bluetooth設備一般傳輸距離及穿牆性能都不佳也甚少支授mesh組網。

Wi-Fi

Wi-Fi是一種無線網路技術,可以提供高速的網路連接。在智能家居系統中,Wi-Fi常常被用來連接需要高速數據傳輸的設備,如智能電視、智能音箱等。而且Wi-Fi本身需要的能耗都相比起前面三種制式來得要高,所以很多時都不是以電池運作,但好處是兼容性及設定最方便。

Infrared(紅外線)

紅外線是一種可以用來進行短距離無線通訊的技術。在智能家居系統中,紅外線通常被用來控制如電視、空調等傳統家用電器。要讓紅外線設備能夠兼容智能家居平台,通常需要一個紅外線轉發器,這個轉發器可以將來自平台的指令轉換為紅外線信號,然後發送給目標設備。

RF(無線射頻)

RF是一種無線通訊技術,適用於較長距離的無線通訊。在智能家居系統中,RF常被用來控制如電動窗簾、電動門或電視等設備。要讓RF設備能夠兼容智能家居平台,通常需要一個RF轉發器,這個轉發器可以將來自平台的指令轉換為RF信號,然後發送給目標設備。

你應該選擇哪些制式的設備?

一般而言,你可以使用什麼設備是受你使用的智能家居平台限制。

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的智能家居平台可供選擇,但要留意的是,有些平台有自己專用的制式,有些平台則主要使用zigbee制式,而大部分平台都可以支援Wi-Fi制式的設備。所以如果你需要使用多種不同制式的設備,要求高度靈活性,則在選用平台時需要考慮平台的開放性及靈活性。相對地,高度靈活的平台意味著更高的技術知識去維護。所以在選擇用什麼設備前應先了解你的系統支援什麼制式,再了解相關系統所支援的設備種類是否已能夠解決你的需求,如果是,簡單的單一平台也足夠去使用。如果希望了解多些不同平台的選擇,可以跳去如何選擇智能家居平台的文章了解更多信息。

最後,希望今天文章能夠令你了解更多不同制式在智能家居系統中的應用,幫助你設計更完善的系統。

Posted on Leave a comment

智能家居平台如何選

smart home platform how to choose

智能家居平台 如何選

想打造智能家居,POKSoft教你首先需要從平台入手

智能家居架構概念

智能家居系統已經成為當下最受關注的科技產品之一,市場上有多種不同品牌的平台及品牌可供用家去選擇,甚至不同產品都聲稱自己是智能家居,帶給人一種錯覺就是apple homekit/amazon alexa這種智能語音助手或者一件能夠連接Wi-Fi的設備就是智能家居。導致消費者對智能家居有不同的理解,亦很容易選錯產品或設備。所以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幾個關鍵概念,什麼是智能家居平台,什麼是智能語音助手,什麼是可上網設備(IoT)。

智能家居平台

智能家居平台是一種可以連接並控制家中不同智能設備的系統。它可以讓用戶通過一個集中的介面(如手機應用程式或網頁)來操作各種設備,如燈光、空調、門鎖等。此外,許多智能家居平台還具有自動化功能,可以根據預設的條件和規則自動控制設備,有些平台甚至具備專業的自動化設定幫助用戶去解決更能均活上的複雜問題,化繁為簡。例如,當你回到家時,系統可以自動開啟燈光和調節空調。

智能語音助手

智能語音助手是一種可以接收並執行語音指令的軟體。它可以讓用戶通過語音命令來完成各種任務,如播放音樂、查詢天氣、設置鬧鐘等。在智能家居領域,智能語音助手可以與智能家居平台連接,讓用戶通過語音命令來控制家中的智能設備。例如,用戶可以對智能語音助手說:“開燈”,然後智能語音助手會通過智能家居平台來開啟燈光。雖然apple homekit及google home本身也具有簡單的自動化設定,但因為非常簡單,能解決的問題並不多,所以嚴格來說,它們只能說是智能語音助手系統。

可上網設備

可上網設備(Internet of Things,縮寫為IoT)是一種可以連接到網路並進行通訊的物理設備。在智能家居領域,這些設備通常包括燈泡、插座、門鎖、熱水器、空調等。這些設備可以連接到智能家居平台,並接收從平台發出的指令來進行操作。例如,當智能家居平台接收到“開燈”的指令時,它會將這個指令發送到連接的燈泡,然後燈泡會開啟。

在現代家居生活中,這三種概念經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共同為用戶提供智能化、便利化的生活體驗。所以在開始打造智能家居之前,我們需需由平台先著手,這是一切的開頭,決定你往後智能家居的整體體驗,究竟是玩具或是真智能幫手事關重要!

智能家居平台的比較

當我們了解了什麼是智能家居平台之後,市場上其實有很多不同平台的選揮,有免費開源的,也有收費的。如Homey Pro,Home Assistant,Aqara,和Lifesmart並且提供了各種不同的解決方案。本篇文章將比較這四個平的優缺點,並且總結出它們各自適用的人群。

Homey Pro

優點

  • 廣泛的兼容性:Homey Pro支持超過50,000種智能設備,並且支援多種無線通訊協定,如Z-Wave,Zigbee,Bluetooth,Wi-Fi,Infrared等。這意味著用戶可以將來自不同品牌的設備整合在一個平台上。
  • 強大的自定義能力:用戶可以通過Homey Pro的流程來自定義他們的智能家居系統,創建各種自動化的情境,如在你回家時自動開燈,或者在你離家時自動關閉所有設備。

缺點

  • 價格較高:相比於其他的智能家居平台,Homey Pro的價格較高,這可能會讓一些預算有限的用戶望而卻步。
  • 學習曲線較陡:由於Homey Pro的自定義能力非常強大,為了充分利用這些功能,用戶可能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來學習如何使用這個平台。

Aqara

優點

  • 易用性:Aqara的產品設計簡單,易於安裝和使用。其應用程式介面友好,用戶可以輕鬆地添加和管理設備。
  • 價格親民:相對於其他的智能家居品牌,Aqara的產品價格更加親民,使得智能家居的門檻降低,更多的用戶能夠負擔得起。

缺點

  • 設備兼容性有限:Aqara的設備主要只與自家的產品兼容,與其他品牌的智能家居產品的兼容性較差。
  • 功能相對基礎:相比於某些高端的智能家居平台,Aqara的功能可能會稍顯基礎且有限並且某部分產品的穩定性也相對比不上高端的品牌。

Home Assistant

優點

  • 開源與免費:作為一個開源平台,Home Assistant允許用戶自由地修改和擴展其功能。此外,它完全免費,不需要用戶支付任何費用。
  • 廣泛的兼容性:Home Assistant支援上千種的智能設備,包括燈光、插座、感應器、媒體播放器等。
  • 高度自定義: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編寫自動化劇本,實現各種複雜的自動化控制。
  • 隱私保護:所有的數據都儲存在用戶自己的設備上,不需要上傳到雲端,因此可以更好地保護用戶的隱私。

缺點

  • 安裝複雜:Home Assistant需要在一台運行Linux的電腦或者單板電腦上安裝,對於不熟悉這些的用戶來說,安裝過程可能會比較複雜。
  • 學習曲線陡峭:由於其強大的自定義能力,用戶可能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來學習如何配置和使用Home Assistant。
  • 技術支援有限:雖然Home Assistant有一個活躍的社區,但是由於它是開源的,因此官方的技術支援可能會不如商業產品。

Lifesmart

優點

  • 全面的解決方案:Lifesmart提供了一站式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從照明,安全到環境監控等都有涵蓋,為用戶提供了便利。
  • 設計美學:Lifesmart的產品設計具有現代感,可以輕鬆地融入任何裝修風格,能夠提升家居的美感。

缺點

  • 設備兼容性有限:Lifesmart與其他品牌的設備兼容性相對較差,主要只與自家的產品兼容。
  • 價格相對較高:相對於其他的智能家居品牌,Lifesmart的產品價格較高。

上面我們主要比較了4個不同平台,在價錢上屬於大部分人負擔得起的水平。但其實市面上還有其他不同的平台,如相對昂貴及高階的KNX ,Savant 及Control4等。

你適合哪一種平台呢?

上面我們比較了不同平台的優缺點後,相信你大致上都可以預想到你需要哪一個平台。以下我們將由不同平台為背景,講解所適合的人群,看看你是哪一種。

Homey Pro 的適用人群

  • 追求高度自定義的用戶:如果你希望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完全自定義你的智能家居系統,那麼Homey Pro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 有多種不同品牌設備的用戶:由於Homey Pro的兼容性非常廣泛,如果你有來自不同品牌的設備,並且希望能夠在一個平台上進行管理,那麼Homey Pro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 預算較高的用戶:如果你不在乎價格,並且願意為了高度的自定義能力和兼容性支付更高的價格,那麼Homey Pro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Home Assistant的適用人群

  • 技術愛好者:由於Home Assistant的安裝和配置需要一些技術知識,因此它更適合那些熟悉Linux操作系統或者對技術有興趣的用戶。
  • 隱私保護者:對於那些非常重視隱私的用戶,Home Assistant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所有的數據都儲存在本地,不需要上傳到雲端。
  • 自定義愛好者:如果你希望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完全自定義你的智能家居系統,那麼Home Assistant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Aqara的適用人群

  • 智能家居初學者:對於剛接觸智能家居的用戶,Aqara的易用性和價格親民使得其成為一個很好的選擇。
  • 預算有限的用戶:如果你希望在有限的預算下開始建立你的智能家居系統,那麼Aqara的產品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 對兼容性要求不高的用戶:如果你不需要將來自不同品牌的設備整合在一個平台上,那麼Aqara的產品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Lifesmart的適用人群

  • 對家居美學有要求的用戶:如果你在選擇智能家居產品時,除了功能外,還非常在意產品的設計與家居的裝修風格是否搭配,那麼Lifesmart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 尋求全面解決方案的用戶:如果你希望一次性購買到能夠滿足各種需求的智能家居產品,那麼Lifesmart的產品系列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 預算較高的用戶:如果你的預算較高,並且願意為了美觀的設計和全面的解決方案支付更高的價格,那麼Lifesmart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總結

基本上在智能家居平台的選擇中,希望以上的講解能夠為一知半解的你解答心中的疑惑。往後在新規劃智能家居時,根據你對技術的了解、預算以及設備的多樣性,能夠事先選好你想用的平台,為打造一個理想中的智能家居走出最重要的一步。